读者朋友们,你们好。最新一期的劳力士“保护地球·恒动不息”栏目再次如约而至。
约百万年前,在广袤非洲大陆上,人类祖先第一次点燃火种。此后,无数画面从历史的洪荒中逐步浮现:古巴比伦的星官,将星斗的轨迹,深深刻进泥板;新月沃地的先民,将第一粒驯化的小麦种子,按进大地;人类唇齿轻启,发出第一声清晰的问候;陶轮轻旋,精美陶器在火焰中悄然成型……
人类先驱者们从未停歇。他们用不灭的好奇,非凡的梦想,挑战未知,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炬火。
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劳力士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Hans Wilsdorf)便将地球视为天然实验室,他在极端地带测试腕表的卓越性能,支持探险者突破界限,实践梦想。斗转星移,这个蓝色星球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探险家与科学家们,探险也从最初纯粹的探索发现,慢慢的变成为保护自然界的方式。从极地冰川到热带雨林,从深海秘境到非洲腹地,从万米海沟到世界之巅,通过“保护地球·恒动不息”计划,劳力士支持非凡之士与科学组织保护地球家园、扩展人类知识及改善生活的工作。 “保护地球·恒动不息”计划彰显其保护地球的承诺与决心:支持“蓝色使命”计划建立了超过160个名为“希望点”的海洋保护区;劳力士大奖得主在全球推行的项目,已惠及数百万人,让2800万棵树木扎根大地;数百种新物种因相关探索被发现;在亚马逊雨林,32个生态系统、52种濒危物种重获新生。而与国家地理学会的长期合作,更逐步推动了高山、雨林与海洋的保护行动。
通过该计划,劳力士亦将关注的视野从环境保护和自然科学,拓展至科学、健康与技术的进步,以寻找解决最紧迫社会及环境挑战的方法,为未来带来希望。
探险家与科学家们,不断挑战未知,矢志“逐冠成就辉煌”。劳力士坚定支持这些先驱及其行动,致力于为后世做出贡献。
2021年,劳力士首次携手新浪新闻,推出“向洋而生”栏目,讲述全球海洋环保先锋守护蔚蓝海洋的动人故事。2023年与2024年,劳力士两次联合新浪新闻,通过“行者有恒,守护不息”大型专题,生动呈现探险家、科学家为保护地球所作的不懈努力。
今年,劳力士第四度携手新浪新闻,通过“保护地球·恒动不息”专题栏目,将世界各地致力于扩展人类知识、务求造福地球的有识先驱与他们毕生探求的专业理想,更深度呈现在中国观众眼前。
不仅着眼保护地球生态与环境,今年我们更将带来贯穿科学、社会与创新的动人故事。无论是守望冰川雪岭与濒危物种的生态学者,还是奔赴非洲腹地、为儿童与妇女带去营养希望的社会企业家;无论是投身塑料回收与可持续发展前沿的创新实践者,还是致力于帮助瘫痪者重新站立、重拾尊严的生物医学先锋——他们不断启发现今一代与未来。
地球的山川因他们的执着而焕发新生,人类的未来因他们的担当而充满希冀。探索未知,挑战界限,早已成为这群卓越之士的信仰与召唤。“保护地球·恒动不息”专题栏目将以更宏阔的视野与更坚定的笔触,深度讲述这些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非凡故事。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卫组织在内的多个机构联合编写的《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披露,全球约有6.73亿人口遭受营养不良。最近全球建模研究显示,全球二分之一的学龄前儿童、三分之二的育龄妇女至少缺乏一种微量营养素。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球“近一半”的五岁以下儿童死亡与营养不良相关。
因缺乏关键维生素与矿物质导致的营养不良,正成为人类,特别是重点人群中更隐蔽却致命的健康威胁。
这种状况在东非更加严峻。东非95%的民众依赖小型磨坊获取日常主食,然而这些小作坊受限于技术匮乏与,根本无力开展主食的营养强化,使得“隐性饥饿”的困境难以突破。
不过,这样的僵局正在被打破。社会企业家费力克斯·布鲁克斯-丘奇(Felix Brooks-church)带着他研发的 “营养增量机”(dosifier) 深入东非,如今已覆盖当地1500家磨坊。
他正以精准的技术方案与持久的坚持,为挣扎在“隐性饥饿”中的,撑起一把坚实的 “营养保护伞”。
清晨的埃塞俄比亚,薄雾像一层纱,裹着路旁的绿树与低矮灌木。布鲁克斯-丘奇驱车驶向亚的斯小镇的制粉厂 —— 这里距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仅一小时车程。
晨光落在他高大的身影上。墨镜镜片后是他急切中透着专注与坚定的目光。他此行的目的是为这家制粉厂送来一台特殊的设备。这台机器所产出的粮食产品,或许能改写上百万人的命运。
车子缓缓驶入制粉厂蓝色铁皮大门,院内成袋的面粉堆叠如山,机器的轰鸣与麦子的味道弥散在空气中。布鲁克斯-丘奇没有片刻停歇,挽起袖子便和工人们一起卸下他们的专业设备 —— 设备橘黄色的外壳在灰暗的厂房里格外醒目,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这是营养增量机,”他拿起预混材料,向围拢过来的工人耐心解释,“我们会根据磨粉机的速度精准校准,把适量的营养素加进去。预混料从这里投入,经过处理后,就能以刚刚好的剂量融入你们磨出的面粉里。”
话音刚落,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开关按下,机器平稳运转,磨面机与营养增量机默契配合。不久后,含有铁、叶酸、维生素B12和锌的强化面粉,被打包送往街头巷尾的商店,最终走进埃塞俄比亚每一个家庭,递到每一位母亲的手中。
这台看似普通的机器背后是费力克斯·布鲁克斯-丘奇十几年的坚守。作为社会企业家,他创办了非营利组织 Sanku。这家企业如今正全力攻克全球最严峻的跨领域、交叉性的全球挑战之一:营养不良。
从2015年开始,他通过个人研发的创新设备“营养增量机”,在面粉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加入必需微量营养素,为东非破解 “隐性饥饿” 困境。如今,Sanku的服务覆盖了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三个国家的1500家磨坊,为2500万人提供营养强化面粉。
费力克斯·布鲁克斯-丘奇与解决营养缺乏问题的缘起,要从2006年的柬埔寨说起。那时他还是一名志愿者,忙着帮街头流浪儿童重返社会。在这一过程中,他一次次目睹孩子们被疾病缠绕、发育迟缓,甚至夭折。“不是他们没吃饱,是吃的食物里少了关键的微量元素。”他渐渐看清问题的核心 —— 比起食物的“数量”,“质量”才是致命的缺口。
“胃可能已撑了,但因为缺了多样化饮食里常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其实还在‘饿肚子’。” 布鲁克斯-丘奇常这样解释一种被忽视的困境,并称此为“隐性饥饿”。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25年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约有6.73亿人口一直处在营养不良状态,占世界人口的近8%。与此同时,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约40亿人)摄入不足关键微量营养素,形成所谓的“隐性饥饿”。儿童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隐性饥饿不但威胁着他们的健康和生命,也削弱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未来的劳动力潜力,使贫困和不平等在代际间延续。因此,营养不良已成为全世界发展与公共卫生最紧迫、最复杂的挑战之一。
“因营养不良,他们永远失去了长大的机会”。布鲁克斯-丘奇说到,也是从那时起,他暗下决心:要从“预防”入手,为撑起一把“营养保护伞”。这一发现促使他投身食品强化领域,寻找从预防入手的解决方案。
于是,2010年,布鲁克斯-丘奇加入“健康儿童项目”(PHC),负责设计和实施食品强化项目。
“找到他们缺的营养,再把这些营养融进日常主食里 —— 这就是食品强化的核心。”五年间,费力克斯·布鲁克斯-丘奇带着项目向农村与偏远地区扎根,一点点积累起小规模食品生产中添加营养素的经验,也渐渐发现了更棘手的问题:主流食品强化技术只服务于大型工业,根本不适用于东非——这里95%的人依赖小型磨坊获取主食,可这些小作坊既没技术,也没资金,无法实施营养强化。
布鲁克斯-丘奇决心研发一台简单高效的机器,改变东非的现状,让营养强化惠及更多社区。
布鲁克斯-丘奇的家人在澳大利亚,而自己的工作重心却在东非——为了兼顾家庭与这份关乎千万人命运的事业,他不得不每个月往返两地,在亲情和事业中努力寻找平衡。
这份对“平衡”的渴求,也悄然深化了他的使命感:作为父亲,他曾为患自闭症的儿子在煎饼中添加营养素,亲眼见证孩子的健康情况逐步改善。
这份切身经历,让他对东非儿童的营养困境有了更强烈的共情。他说:“当我看到我的孩子因充足营养变得健康,我总会问自己,为什么其他成千上万的孩子不能得到同样的机会?”
2015年,在尼泊尔桑库村(Sankhu)的一家简陋五金店里,费力克斯·布鲁克斯-丘奇与团队终于找到了灵感。他不是工程师,却凭着一股韧劲,和伙伴们一起趴在桌上画图纸,连每一颗螺丝、每一个铆钉的位置都反复推敲。无数次失败、改进、再试验后,第一台营养增量机终于诞生了。这也是这一总部设于坦桑尼亚的非营利组织取名为Sanku的原因。
“营养增量机”(dosifier)是一台重约23公斤的专业设备,紧凑又耐用,能直接装在小型磨坊的研磨机上,成本低到每人每年仅需19美分。更巧妙的是,它通过SIM卡连接手机信号塔,能实时把强化面粉的产量、营养素添加量、是不是满足既定标准等数据,传送到Sanku的后台中枢系统,确保每一份“营养”都经得起追溯。
但布鲁克斯-丘奇也很清楚,光有技术不够,要让项目落地,必须给磨坊主“实在的激励”。于是他创新了商业模式:向磨坊主提供面粉袋,从袋费中赚取少量利润,用这笔钱抵消营养素和设备成本。这样一来,磨坊主能免费获得强化技术,消费者也不用多花一分钱 —— 一场“三方共赢”的营养革命就此展开。
但挑战从未缺席。2019年,Sanku进入肯尼亚时,布鲁克斯-丘奇原以为坦桑尼亚的成功模式可直接复制,却因为当地文化差异项目一度陷入僵局。团队迅速调整,变更供给方式以更实惠的价格直接出售预混料,成功打破困局。他坦言:“我们花了一年后才承认失败,其实早该转型。”
这一教训让布鲁克斯-丘奇更加重视灵活性与本地化策略,为Sanku的后续扩张奠定了基础。
如今,Sanku的脚步越走越稳,布鲁克斯-丘奇终结全球营养不良的抱负,正给东非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工厂每年生产的预混配方,能融入36亿盘食物;在埃塞俄比亚,第二家微量营养素混合工厂已在筹建中 —— 那里以小麦为主粮,1.2亿人仅依赖400家大型制粉厂,而在坦桑尼亚、肯尼亚的贫困社区,当地人吃的玉米粉,大多来自家门口的小磨坊,每一家磨坊的加入,都是一次 “营养覆盖” 的突破。
2021年,布鲁克斯-丘奇获得“劳力士大奖”(Rolex Award),这份认可背后,是两者理念的深度契合 ——自1930年代起,劳力士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Hans Wilsdorf)便将世界作为天然实验室测试腕表性能。这些腕表成为探险家不可或缺的装备,伴随他们攀登高峰,探潜深海。随时代变迁,劳力士将探险精神从纯粹的探索发现,转向地球保护。
劳力士于2019年推出“保护地球·恒动不息”计划,随着合作范围逐步扩大,该计划在三个重点领域海洋保护、陆地环境和科学、医疗与技术已拥有超过30个合作伙伴,费力克斯。布鲁克斯-丘奇,即是劳力士在科学、医疗与技术领域的合作伙伴之一。
在劳力士的支持下,2023年,Sanku在达累斯萨拉姆建成首座微量营养素混合工厂,大幅度减少了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2025年埃塞俄比亚工厂投产后,这份 “营养覆盖” 还将再提速 —— 他正朝着2030年覆盖1亿人的目标冲刺,而最终的愿景,是根除全球20亿人的营养不足。
“当一台增量机启动,强化面粉送到母亲手中,我明白我们在改变一代人的命运。”布鲁克斯-丘奇的声音里满是动容。
他的旅程,从来不是冰冷的技术或数字,而是为每一个孩子争取“吃饱又吃好”的基本人权 —— 在东非的晨光里,在运转的机器声中,他正为全球营养平等,点燃一束不灭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