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国人紧锣密鼓地在调停俄乌冲突,以色列不断对加沙地带及也门胡塞武装采取军事行动之际,最近又在另一个热点地区发生了军事冲突,那就是在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据央视新闻网最新报道,当地时间5月7日4时30分左右,巴国防部长在电视媒体中表示,巴迄今击落5架印战机,。巴防长还表示,巴已俘虏了多名印军人。在巴防长公布相关消息后不久,总台记者从巴方了解到,巴击落印战机数量升至6架。另据巴三军新闻局5月7日消息,在巴控克什米尔控制线上,巴印慢慢的开始交火。印在巴境内一共袭击6处地方,共发生了24起袭击,造成8人死亡,35人受伤。巴则发动地面和空中作战行动。
与此同时,印国防部7日凌晨也发表新闻公报证实,印武装部队发起了代号为“辛杜尔”的行动,打击巴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设施。公报称巴在上述地区策划和指挥了针对印的(恐袭)袭击。但截至目前,印方暂未对巴击落其5架战机的相关情况做回应。
(一)从一次武装袭击事件开始。据报道,本轮印巴冲突的起因是4月22下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帕哈尔加姆市发生了一起武装袭击事件,多名武装分子在一处景区向游客无差别开枪,造成26人死亡,其中近一半是外国游客。印国民群情激昂 ,要求老莫政府“以牙还牙”。当时正在沙特访问的莫仙也中断访问紧急回国,并于12小时后宣布此次袭击是巴支持的克什米尔游击队干的,定性为(就事件本身看,应该属于),要巴负责,并誓言“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惩罚和幕后支持者”。紧接着,印以袭击者与巴境内的激进组织有关,威胁对巴发动报复行动。对于印方的指控,巴方全盘否认,认为印是在借题发挥,以恐袭为借口对巴“极限施压”。
事实上,在克什米尔地区,游击队很多,名号复杂。既有巴支持的,也有印支持的。它们活跃于双方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时不时会针对对方整点事出来。但它们很少袭击外国人,尤其是带有双方政府性质支持的武装。因为这样做最终于己不利。因此,此次袭击事件如果真是某个游击队干的,大概率也不是其背后的支持者策划的。印方在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情况下,就威胁对巴采取行动,确实有点借题发挥的意思。
(二)袭击事件引发水“战争”。印在增兵克什米尔“全力反恐”的同时,还宣布中止和巴的《印度河水域条约》,以切断印度河水源威胁巴。4月23日,印不顾巴和国际舆论反对,关闭印度河闸门。同时关闭陆上边境口岸,驱逐巴驻新德里的15名人员。在边境城市举行防空演习,还出动陆海空三军精锐兵力,以巴为目标加紧备战。众所周知,印度河发源于印控克什米尔,其上游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通过,但下游在流经巴,且是巴农业灌溉的核心水源。早在1960年,双方签订了《印度河水域条约》,双方承诺共享印度河河水。如果印方关闭印度河闸门,巴的农业命脉几乎就被切断。
但印度河上游相关设施并不具备长期蓄洪的能力,在印方关闭闸门后没几天,河水暴涨。于是印方又在4月26日,突然放开闸门,导致下游水位突然暴涨,洪水如猛兽般奔涌而下,导致下游巴国多地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并造成洪灾。根据新闻媒体报道,印是在26日夜里3点开闸的,洪水以每秒4500立方米顺流而下,4个小时内,下游水位就暴涨1.2米。其中,巴马格拉地区水位暴涨7.2米,50余个沿河村庄沦为泽国,导致巴旁遮普省30%河道受灾,1.2万英亩农作物面临绝收,200万人饮用水源遭受污染。若水位持续上涨,可能引发大规模洪水,威胁数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但巴方也不甘示弱,态度也非常明确:如果印方停止供水,巴方将让印方“停止呼吸”。而且巴方拥有100多枚核弹头,绝非虚张声势。这种“水资源武器化”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巴,全国进入最高戒备状态。然而,从全过程看,巴方对印的关闸又放洪的操作,总体上准备不足,应对显得有些慌乱。
(三)不可避免的升级。就这样,在印巴相互指责和发声,并打响“水战争”的同时,双方也在克什米尔实控线日之前,双方的冲突还控制在一定的烈度范围内。如白天不打晚上打,重武器不打轻武器打等,其间也传出印袭击巴控克什米尔游击队驻地及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出动阵风战斗机在边境地区演练;巴也摧毁了一些印哨所,并在4月29日 锁定印战机并致其撤退和印空军副司令遭解职等。
但在5月7日夜间,形势发生了突然变化。5月7日凌晨,印空军发动突袭,多枚导弹击中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和旁遮普省的苏布汉寺,造成包括儿童在内的平民伤亡。巴迅速反击,不仅用导弹摧毁印军一处旅级指挥所,还宣称击落6架印度战机,这中间还包括3架法制“阵风”、苏 - 30MKI和米格 - 29各一架,另有一架无人机被摧毁,并俘虏了多名印军人。同时,巴宣布全国空域关闭48小时,所有航班取消,主要城市进入紧急状态,学校也都停课了,进入了全面戒备状态 。印方面也关闭了北部部分机场,军事部署向边境集结。事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升级。
目前看,尽管地面行动,印方好像略有所得,但空中行动则是吃了大亏。两相比较,入不付出。不仅想要解决的问题没解决,反而在世人面前丢了脸。某一些程度上看,很划不来。
(一)印巴有关克什米尔问题长期矛盾的延续。巴印双方围绕克什米尔领土争端、民族宗教矛盾、水源等问题一直争议冲突不断,光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搞了好几次,小摩擦更是经常不断。这次冲突从根本上仍然是这一问题的延续。也许是印看准了时机,或者说利用了一次武装袭击的时机,甚至不排除象巴说的是印方“自导自演”,试图“完全解决巴问题”或“克什米尔(游击队)问题”。
(二)印巴冲突背后的大国博弈。像印巴之间发生这种事,特别是事态发生后的演化,总是离不开大国间的博弈。这次冲突升级自然也是如此。
首先当然是美国。在克什米尔恐袭发生后第一时间,美总统特朗普就表示“令人遗憾”,希望两国通过外交解决分歧。如果说特郎普的表态还有外交辞令的感觉,但美国务卿则表达了美方的真实态度,即支持印度的反恐权利。也是在还没有完全搞清事件真相的情况下,要求巴追究袭击者责任,直接将恐袭的黑锅扣在了巴头上,完全站到了印一方。但美是不是真的完全或全力支持印,其实就是存疑的。当前美陷在俄乌和巴以冲突中不能脱身,不太可能全力支持印,但想利用印在我国周边生乱,以利其配合贸易战来围堵咱们则是完全可能的。
其次俄罗斯。俄方关于此次事件的态度十分微妙,并在不断调整变化。一开始,俄强调保持“中立”姿态;但4月28日,俄印大使会晤,则明确表达了将支持印反恐;5月5日,俄总统普京和印总理莫迪通话,在强烈谴责恐袭事件的同时,还支持印度反恐,并承诺将和印加强合作,共同打击,将袭击者和幕后支持者“绳之以法”。似乎站在了印一边。显然俄的这一表态,与其和印长期以来的军事、能源等多领域合作有关。但俄也深知维护与中国友好关系的重要性,且并不希望看到印巴冲突全面升级为大规模战争,影响地区稳定。在与中方联系并碰面后,又表达了与中加强反恐合作的意愿,明确说不希望看到印巴全面开战,又回到了中立的状态。再说,他自己还在与乌作战,正在搞大阅兵活动,中东的问题都无暇介入,更何况南亚的事情。
第三是咱们。中方的表态一如既往。在冲突发生后,中方一直呼吁印巴为焦灼的事态降温,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中巴外长通电话,明白准确地提出三项主张:一是支持巴反恐行动;二是支持其尽快在相关事务中开展调查;三是支持巴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对7日凌晨冲突升级后,中方也发表了意见,对印的军事行动表示遗憾,对目前事态发展感到担忧。印巴是搬不走的邻居,也都是咱们的邻国。中方反对一切形式的,并呼吁印巴双方以和平稳定大局为重,保持冷静克制,避免采取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的行动。彰显了我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维护公平正义、推动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
第四是别的方面。例如,巴背后有印尼、沙特、土耳其等国家支持,印方也应该是知道的。等。
总体上,大国及相关方面对于这次事件的表态总体是不利于印的。但不知道为啥,印方还是有了升级冲突的底气,突然不宣而战,对巴境内发动所谓的越境打击。但莫迪显然是错判了形势,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了。从双方这次对抗的结果看,像近些年来发生的几次冲突一样,印方并未占到便宜。一下子损失5架战斗机,外加一架无人机,做为自称世界第三的印方而言,脸上自然挂不住。目前,很多方面可能都在盯着印,看他下一步会如何动作。
印巴回到谈判桌上来解决当前问题,可能是最好的途径。这也是相关各方共同的呼声,也是印巴双方不得不考虑和接受的方法。若如此,印自然是再一次吃了亏,这没办法,谁叫他那么过份自信呢?从真实的情况看,印方很难再升级冲突了。但可以预期的是,印方嘴上肯定是不服的,因为他们嘴上基本没有输过。
印巴的任何冲突自然对咱们都有影响。他俩都是咱们的邻国,而中印之间本来就存在着领土争议。尽管印方还不至于自信到以其目前的实力同咱们较真,但其想通过与巴的“交流”表现一下自己,给咱们看看的心理是存在的。但如果局面就此收场,他在咱们边境地区挑事的冲动可能会暂时收敛一下了。连与巴方对抗都占不到便宜,何况是与咱们,尽管咱们可能面临着更多方面的压力。这事的发生,反而会促进咱们加强建设,做好各方面准备,更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美国人想借机搞事给咱们找点麻烦,实现自身目标的心思恐怕会落空。美国人虽不情愿,但也没办法,毕竟他自身还有好多更急迫的问题要解决。
俄国人可能想借此寻求更大的活动空间,以减轻其各方面的压力。但他们没什么好的招,因自己已经陷进了与乌克兰冲突的泥潭,一时还跳不出来。无非是想借机再做点生意,寻求政治上的解绑,经济上的突破等。
这次巴印冲突中所使用的咱们的一些装备的表现(如果证明确实是报道说出的那样),可能会促进其他一些方面重新思考他们已或正在,或将要做出的决策,某一些程度上说,对咱们拓宽市场、增加影响力,反而是一种利好。